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英美法理學基本課題專題研究
Seminar on the Basic Issues of Anglo-American Jurisprudence 
開課學期
104-1 
授課對象
法律學院  法律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莊世同 
課號
LAW7393 
課程識別碼
A21 M263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6,7(13:20~15:10) 
上課地點
法研7 
備註
總人數上限:2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41legal-theory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自英國法理學家哈特(H.L.A. Hart)於1961年出版《法律的概念》(The Concept of Law)一書以來,英美法理學,特別是分析法學(analytical jurisprudence),便邁入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,至今依然吸引許多學者相繼投入其研究行列。有鑑於這股學術思潮在當今法哲學界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力,因此,本課程乃以其基本課題作為考察主題,希望讓修課同學對於英美分析法學的重要核心爭議與理論發展,有完整而不失深入的理解和掌握。

藉由閱讀與討論英美分析法學的核心文獻,本課程將依序審視及檢討以下四個基本課題:

A、導論:法律、道德與命令

法律與道德的關係,一直是法理學的核心議題,而分析法學對此議題的主要立場,大體上是持法律與道德無必然關連的「分離命題」(the separation thesis)看法。因此,我們將以兩週時間,藉由審視哈特與富勒(Lon Fuller)的學術論戰,深入掌握此一核心議題背後深刻的法哲學論證。此外,分析法學家之所以支持分離命題,來自他們對於「法律是什麼」這個法哲學中心問題的主張是,堅持法律乃是可被客觀描述之社會事實的法實證主義觀點。然而,即使在法實證主義的理論陣營中,也會對法律具有哪些普遍性特徵(general features)的問題,開展出截然不同的論述。其中,奧斯丁(John Austin)的法律命令論,正是早期分析法學的主流思想。從而,我們有必要先對法律命令論有基本掌握,並藉此帶入哈特對奧斯丁法理論的檢討和批判。本部分包括以下兩項子題:

(一)法律、道德與分離命題I & II(9/22、9/29)
(二)法律、命令與強制(10/06)

B、法律的概念

哈特對當代分析法學的最大貢獻就在於,提出法律是規則而非強制命令的革命性主張,進而引進「承認規則」(rule of recognition)作為法效力判準的論述,一舉完成其社會規則法理論的學說建構。不過,也正因哈特提出這套理論的緣故,因而開啟了他和德沃金(Ronald Dworkin)之間長達三十年的學術論戰。因此,我們將檢視哈特與德沃金早期學說爭辯的主要文獻,包括哈特The Concept of Law的3-7章,以及德沃金Taking Rights Seriously的第2章。本部分將討論以下四項子題:

(一)法律、命令與規則(10/13)
(二)法律、規則與法體系(10/20)
(三)法律、規則與司法裁量(10/27)
(四)規則、原則與法律的概念(11/03)

C、法理論的本質

德沃金以「法律涵蓋原則」的主張對哈特法理論進行致命性攻擊以後,在1986年出版的《法律帝國》(Law’s Empire)一書中,更進一步針對法律這個概念的性質,以及其背後隱藏的根本問題,即「法理論的本質」這個問題,提出一套全面性的反法實證主義理論,從而引發另一波激烈論戰。有鑑於此,我們將審視德沃金法理論的主要論點,並回頭檢視哈特在「後記」(Postscript)中針對德沃金法理論所作的反駁,以及德沃金後續提出的理論回應,如此將可讓我們在當今英美法理學的討論脈絡下,對於法概念的性質與法理論的性格這兩個密不可分的問題,有深入的瞭解和認識。本部分將討論下列子題:

(一)法律與法律實踐(11/10)
(二)法律與詮釋(11/17)
(三)法律觀與法理論(11/24)
(五)合法性價值與法理論(12/01)

D、法律規範性的來源

當代英美法哲學家之所以會對「法律是什麼」與「法理論的本質是什麼」這兩大問題產生激辯,其中的關鍵因素在於,他們對「法律何以有規範約束力」的問題,各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張。其中,哈特的學生拉茲(Joseph Raz),可說是當代英美法實證主義陣營中,對此關鍵問題著力最深的學者。拉茲除了繼續堅持分離命題這項核心主張以外,也開創出獨特且備受重視的法哲學理論。簡單來說,他提出法律是一種「實踐權威」(practical authority)的主張,強調法律權威不僅會宣稱自身具有正當性(legitimacy),同時也在實踐思慮(practical deliberation)的過程中,構成了人們排除(exclude)其個人行動理由的「排他性行動理由」(exclusionary reason for action)。哈特受到拉茲理論的影響,晚年也主張法律是一種權威性行動理由,進而開啟了對於法律規範性與實踐理由之關係的熱烈討論與研究。因此,我們將以拉茲與哈特的論述為考察對象,討論以下兩項子題:

(一)法律、權威與實踐理由I & II (12/08、12/15)
(二)法律、規範性與行動理由I & II(12/22、12/29)
 

課程目標
讓修課同學對於英美分析法學的基本課題,有一完整深入的認識與掌握。 
課程要求
1.上課表現 20%:文獻閱讀準備是否充分、參與討論的積極度。
2.分組報告 40%:進行文獻摘要報告,須提供書面綱要或PPT紙本。
3.期末報告 40%:每人自行選擇四項課題之一,作為報告主標題,副標題自訂,字數上限10000字(不包括註解與參考文獻)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A、導論

(一)法律、道德與分離命題:
1.H.L.A. Hart, “Positivism and the Separation of Law and Morals”, 71 Harvard Law Review (1957-8), pp.593-629. Also in Hart, Essays in Jurisprudence and Philosophy (Oxford: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1983), pp.49-87.
2.Lon Fuller, “Positivism and Fidelity to Law: a Reply to Professor Hart”, 71 Harvard Law Review (1957-8), pp.630-72..

(二)法律、命令與強制
1.John Austin, The Province of Jurisprudence Determined, Wilfrid E. Rumble, ed. (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1995) Lecture I, pp.18-37.
2.H.L.A. Hart, The Concept of Law, 2nd ed. (Oxford: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1994), chs. 1-2.
3.許家馨,2000,〈導讀〉,Hart, H.L.A.(哈特),《法律的概念》,許家馨、李冠宜,台北:商周。
4.陳景輝,2011,〈哈特《法律的概念》導讀〉,載:《臺灣法學》,189期,頁28-38。

B、法律的概念

(一)法律、命令與規則
1.H.L.A. Hart, The Concept of Law, chs. 3-4.
2.許家馨,2000,〈導讀〉,Hart, H.L.A.(哈特),《法律的概念》,許家馨、李冠宜,台北:商周。
3.陳景輝,2011,〈哈特《法律的概念》導讀〉,載:《臺灣法學》,189期,頁28-38。

(二)法律、規則與法體系
1.H.L.A. Hart, The Concept of Law, chs. 5-6.
2.許家馨,2000,〈導讀〉,Hart, H.L.A.(哈特),《法律的概念》,許家馨、李冠宜,台北:商周。
3.陳景輝,2011,〈哈特《法律的概念》導讀〉,載:《臺灣法學》,189期,頁28-38。

(三)法律、規則與司法裁量
1.H.L.A. Hart, The Concept of Law, chs. 7.
2.許家馨,2000,〈導讀〉,Hart, H.L.A.(哈特),《法律的概念》,許家馨、李冠宜,台北:商周。
3.陳景輝,2011,〈哈特《法律的概念》導讀〉,載:《臺灣法學》,189期,頁28-38。

(四)規則、原則與法律的概念
1.Ronald Dworkin, Taking Rights Seriously (London: Duckworth, 1978), ch.2.
2.孫健智,2013,〈譯序〉,Dworkin, Ronald(德沃金)著,《認真對待權利》,台北:五南。

C、法理論的本質

(一)法律與法律實踐
1.Ronald Dworkin, Law’ Empire, ch. 1.
2.莊世同,2011,〈從「法概念」到「法理學」:德沃金《法律帝國》導讀〉,載:《臺灣法學》,185期,頁117-126。

(二)法律與詮釋
1.Ronald Dworkin, Law’ Empire, ch. 2.
2.莊世同,2011,〈從「法概念」到「法理學」:德沃金《法律帝國》導讀〉,載:《臺灣法學》,185期,頁117-126。

(三)法律觀與法理論
1.Ronald Dworkin, Law’ Empire, ch. 3.
2.莊世同,2011,〈從「法概念」到「法理學」:德沃金《法律帝國》導讀〉,載:《臺灣法學》,185期,頁117-126。

(四)合法性價值與法理論
1.Ronald Dworkin, ‘Hart’s Postscript and Point of Political Philosophy’, in Justice in Robes (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2006), ch.6, pp.140-86.

D、法律規範性來源

(一)法律、權威與實踐理由I
1.Raz, Joseph(拉茲),1994, “Authority, Law and Morality”, in his Ethics in the Public Domain, Oxford: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pp. 194-221。(主要閱讀pp. 195-204).
2.王鵬翔,2008,〈法律、融貫性與權威〉,載:《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》第24期,頁23-68。(主要閱讀頁36-45)

(二)法律、權威與實踐理由II
1.H.L.A. Hart, “Commands and Authoritative Legal reasons”, in his Essays on Bentham (Oxford: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1982), ch.10(主要閱讀pp.255-68).
2.莊世同,2013,〈法律的概念與法律規範性的來源-重省哈特的接受論證〉,載:《中研院法學期刊》第13期,頁1-36。

(三)法律、規範性與行動理由I
1.許家馨,2014,〈從「接受論證」到「深層內在觀點」-評莊世同〈法律的概念與法律規範性的來源-重省哈特的接受論證〉〉,載:《中研院法學期刊》第14期,頁375-386。
2.王鵬翔,2014,〈接受的態度能夠證成法律的規範性嗎?-評莊世同〈法律的概念與法律規範性的來源-重省哈特的接受論證〉〉,載:《中研院法學期刊》第14期,頁386-405。
3.陳景輝,2014,〈哈特的接受論證與法律的規範性-對「莊世同/王鵬翔」之爭的評論〉,載:《中研院法學期刊》第14期,頁407-428。
4.莊世同,2014,〈法律的規範性與法官的義務-對三篇評論文的回應〉,載:《中研院法學期刊》第14期,頁429-478。

(四)法律、規範性與行動理由II
1.莊世同,2015,〈法律的規範性與理由的給予〉,收入謝世民主編,《規範性之哲學研究-理由轉向》,台北:臺大出版中心,頁285-324。
2.王鵬翔,2015,〈規則的規範性〉,收入謝世民主編,《規範性之哲學研究-理由轉向》,台北:臺大出版中心,頁325-356。
 
參考書目
同上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上課表現 
20% 
文獻閱讀準備是否充分、參與討論的積極度。 
2. 
分組報告 
40% 
進行文獻摘要報告,須提供書面綱要或PPT紙本。 
3. 
期末報告 
40% 
每人自行選擇四項課題之一,作為報告主標題,副標題自訂,字數上限10000字(不包括註解與參考文獻)。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5  <b>課程概述</b><br>
<b><color=red>朱振老師論文與Moral Luck一書電子檔下載處</color></b><br> 
第2週
9/22  <b>A、導論(一):法律、道德與分離命題 I </b><br>
文獻:H.L.A. Hart, “Positivism and the Separation of Law and Morals”<br>
 
第3週
9/29  <b>A、導論(二):法律、道德與分離命題 II </b><br>
文獻:Lon L. Fuller, “Positivism and Fidelity to Law- A Reply to Professor Hart”<br>
 
第4週
10/06  <b>A、導論(三):法律、命令與強制</b><br>
文獻:John Austin, The Province of Jurisprudence Determined, Lecture I<br>
Hart, The Concept of Law, chs.1-2.<br>
 
第5週
10/13  <b>B、法律的概念(一):法律、命令與規則</b><br>
文獻:Hart, The Concept of Law, chs.3-4.<br>
 
第6週
10/20  <b>B、法律的概念(二):法律、規則與法體系</b><br>
文獻:Hart, The Concept of Law, chs.5-6.<br>
 
第7週
10/27  <b>B、法律的概念(三):法律、規則與司法裁量</b><br>
文獻:Hart, The Concept of Law, ch.7.<br>
 
第8週
11/03  <b>B、法律的概念(四):規則、原則與法律的概念</b><br>
文獻:Dworkin, Taking Rights Seriously, ch.2<br>
 
第9週
11/10  <b>C、法理論的本質(一):法律與法律實踐</b><br>
文獻:Dworkin, Law’s Empire, ch.1.<br>

 
第10週
11/17  <b>C、法理論的本質(二):法律與詮釋</b><br>
文獻:Dworkin, Law’s Empire, ch.2.<br>
 
第11週
11/24  <b>C、法理論的本質(三):法律觀與法理論</b><br>
文獻:Dworkin, Law’s Empire, ch.3.<br>
 
第12週
12/01  <b>C、法理論的本質(四):合法性價值與法理論</b><br>
文獻:Hart, The Concept of Law, ‘Postscript’ + Dworkin, Justice in Robes, ch.6.<br>
 
第13週
12/08  <b>D、法律規範性來源(一):法律、權威與實踐理由I</b><br>
文獻:Raz, “Authority, Law and Morality”+ 王鵬翔,〈法律、融貫性與權威〉<br>
 
第14週
12/15  <b>D、法律規範性來源(二):法律、權威與實踐理由II</b><br>
文獻: Hart, “Commands and Authoritative Legal reasons” + 莊世同,〈法律的概念與法律規範性的來源-重省哈特的接受論證〉<br>
 
第15週
12/22  <b>D、法律規範性來源(三):法律、規範性與行動理由I</b><br>
文獻:許家馨,〈從「接受論證」到「深層內在觀點」〉<br>
王鵬翔,〈接受的態度能夠證成法律的規範性嗎?〉<br>
陳景輝,〈哈特的接受論證與法律的規範性〉<br>
莊世同,〈法律的規範性與法官的義務〉 <br>
 
第16週
12/29  <b>D、法律規範性來源(四):法律、規範性與行動理由II</b><br>
文獻:莊世同,〈法律的規範性與理由的給予〉<br>
王鵬翔,〈規則的規範性〉<br>
 
第17週
1/05  <b>總結與回顧</b>